关于抚养权变更制度的探讨-江西博德律师事务所
公告栏: 公告|关于江西田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专项审计报告的公示 【点击查看】

后台入口    | 返回首页    | 移动站

总所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总所新闻
关于抚养权变更制度的探讨
时间:2025-09-26     阅读次数:52

1758094322230224.jpg

江西博德律师事务所 2025年09月26日

第1048期  编号:JXBD20250926

单位 | 江西博德律师事务所
编者 | 企业合规及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  符邰凡超

当婚姻关系无法维系,离婚成为无奈的选择时,子女抚养权的确定便成为核心议题。然而,生活充满变数,离婚时确定的抚养安排并非一成不变。当环境变迁,最初的决定可能不再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此时,“抚养权变更”便成为法律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而设置的一道重要救济途径。

一、抚养权变更的核心原则

抚养权变更的核心原则始终是“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离婚判决书或协议书,是某一时间点对子女抚养问题作出的“静态”安排。它基于当时父母双方的经济能力、居住环境、工作性质、与子女的情感亲密程度等因素综合判定。然而,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与关注度也是如此。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健康状况可能急转直下,原本稳定的工作可能发生变动,甚至其个人品行也可能在离婚后暴露出新的问题,又或者,未直接抚养的一方可能通过努力,改善了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具备了更好的抚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在不断成长,他们的需求、情感和意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这些生活以及人自身的变化,在当时作出抚养权安排时是无法预见的,所以说,抚养权变更制度,就是对当时作出的抚养权归属的一个纠偏及改正,主要核心是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为了让未成年子女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二、法律如何界定子女利益最大化

法律并非凭空裁量,而是通过明确具体的情形,将抽象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具体化。如前所述,变更的法定情形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直接抚养方的“失能”。这里的“失能”既包括身体上的,如罹患严重疾病或伤残,导致其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包括精神和品行上的“失能”,如长期不尽抚养义务,对子女漠不关心,或存在虐待、暴力、酗酒、吸毒等行为。这些行为直接威胁到子女的身心安全,是变更抚养权最紧迫、最充分的理由。法律在此刻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果断将孩子从危险或不利的环境中剥离出来。

其次,是赋予孩子话语权。《民法典》规定已满八周岁的子女的意愿应被尊重,这是儿童权利保护的一大进步。八周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能够感知与谁生活更幸福、更安心。当孩子明确、持续地表达希望随另一方生活时,法律倾听并重视这种声音。这不仅是尊重子女人格的体现,也往往最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抚养状况的好坏。当然,法院还需考察孩子意愿是否出于本心,而非受一方不当教唆或物质利诱,同时也会考虑抚养权人是否存在上文提出的“失能”情况

最后,是为复杂现实预留的弹性空间。“其他正当理由”这一条款,体现了法律的智慧与灵活性。例如,直接抚养方因工作需要长期海外派驻,导致孩子在国内成为“事实孤儿”;或一方再婚后组建新家庭,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明显不利等。这些情况虽未在法条中逐一列举,但只要确实对子女不利,便可纳入考量范围。

三、抚养权的变更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变更抚养权应源于对孩子的爱,而非对前任的恨。它不应成为父母间互相报复、争夺“所有权”的工具。提起抚养权变更并非易事,它需要申请人承担沉重的举证责任。空口无凭,必须提供扎实的证据链证明另一方存在不适宜抚养孩子的情况,或自身收入稳定,可以带给孩子更稳定健康的生活,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邻居的证人证言、学校老师关于孩子状态异常的反馈、报警记录、收入证明、稳定的住房证明,以及能够体现孩子真实意愿的录音录像或法官当庭问询记录等。这个过程本身是对父母诚意和责任感的一种考验。

四、抚养权的本意应是对孩子的爱

抚养权变更制度,承认世事的无常,并为此提供了纠错的机制。其每一次适用,都是一次对“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的审视与重申。对于父母而言,无论是争取变更还是面对变更诉求,都应时刻铭记: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抚养权的归属,其终极意义不在于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或赢得一场“战争”,而在于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最稳固、最温暖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爱、责任与法律的守护,共同指引着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1758094261338870.jpg

关注微信公众号

24小时服务热线

18970992837

博德律师事务所--追求优质,精益求精

江西博德律师事务所

总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九洲大街1188号金碧华府4号楼106号

分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澄湖西路177号

电话:18970812446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0385号-1  技术支持:logo b.PNG

扫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