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破解无人机禁飞程序牟利!这可是真“刑”

江西博德律师事务所 2023-12-20

随着无人机技术

越来越多地应用在

航拍、农业、救援、运输等领域

无人机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避免出现“黑飞”“乱飞”及伤人等问题

无人机通常会内置限制程序

限制起飞区域飞行高度等


如果用软件

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高等限制

并以此牟利

会有什么后果?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案例


微信图片_20231220100526.jpg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19日间

陈某某在安溪县

通过网站下载

及购买无人机破解软件

为无人机所有者提供

远程操控破解服务

解除原本系统设定的

无人机飞行区域、高度等限制

并从中收取费用牟利

共计21人次,获利6850元


2022年4月,陈某某被抓获

到案后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



法院审理



安溪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为他人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没收违法所得。



法官说法



微信图片_20231220100530.jpg

无人机具备自动处理数据的功能,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人并非自己使用,而是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向他人提供特定软件,破解无人机的地理围栏系统自身设定的限制,使无人机产生在限高区不受高度限制飞行、在禁飞区飞行的功能变化,情节严重的,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本案中,被告人陈某某向他人提供特定软件,破解无人机地理围栏系统自身设定的限制,增加无人机与空中设施、人机的碰撞风险,侵犯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可信性、可用性和预期功能,危及航空飞行秩序、国家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民隐私,违法所得数额已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入罪标准,应当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无人机并非法律监管空白地带,广大“低空、慢速、小型”简称“低慢小”航空器爱好者千万不能将个人爱好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同时,也不能因侥幸心理漠视法律。



专家点评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市场逐渐兴起,应用领域广泛,民用无人机技术和产业均得到快速发展。无人机限高与设置禁止飞行区域是有其合理性的: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时,一方面可能会与其他飞行器相撞,造成严重事故;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干扰城市无线电通信、雷达等设备的正常使用;此外,设置禁止飞行区域是为了保护公众隐私,防止搭载摄像头的无人机拍摄、监视他人隐私生活。因此,强行解除无人机限高程序将对个人隐私、公共安全和利益造成侵害。

本案中,被告人陈某某为牟利通过提供特定程序、工具来突破无人机地理围栏系统设定的禁飞区、飞行高度限制,使无人机能够在禁飞区飞行、在限高区飞行且不受飞行高度限制。其行为严重危及航空飞行秩序和公共安全,应当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也再次告诫广大无人机爱好者,无人机不是想飞就能飞,不要让自己的爱好危害公共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安全飞行的良好环境是大家共同的义务。同时部分掌握无人机系统破解技术的人员也要引以为戒,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来源:人民法院报、安溪法院、福建高院


联系我们
18970992837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九洲大街1188号金碧华府4号楼106号(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