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岁正值打拼之年
却每日在公园闲逛?
与大爷大妈“嘎讪胡”度日
言必称货币汇率、经济形势
“潜伏”3年后
他向老年人伸出了黑手……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这起在公园内以人民币换取美金为诱饵向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件作出判决,以诈骗罪对被告人王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 公诉机关诉称,2022年9月14日,王某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公园内,向被害人吴阿婆谎称自己有办法帮其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从而骗得人民币10万元,后用于自己挥霍。
图片源自网络
➤ 据王某供述,他从2017年底起便在家待业,父母都已退休。2019年,他在该公园内认识了七十多岁的吴阿婆,并经常一起聊天。2022年9月,他在网上看到了人民币贬值、银行无法取款等谣言,不仅自己轻信了,还通过与人聊天、“广而告之”。当时,他自己没钱用,父母也没钱给他,于是就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美金来保值,吴阿婆信以为真、步入圈套。同年9月14日,两人按照约定在公园碰头,吴阿婆将10万元现金交给了他,但10万元却被他尽数用于足浴按摩等开销。 ➤ 被害人吴阿婆称,王某从去年开始就经常和她聊国家政治、经济情况,还说“人民币在不断贬值,美元倒没有贬值”之类的话。一开始,她并不在意。但后来每次碰到王某,他一直在说这一类的话,让她就觉得是不是把手上的人民币换成美金会更好一点。之后,王某说起自己有能力帮她兑换美金,她就心动了。 可在她把钱交给王某后,平日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公园的王某,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仅微信将她拉黑,提供给她的住址和名字也都是假的。吴阿婆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审理过程中,王某在家属的帮助下退出全部违法所得。 ➤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指认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予以支持。王某具有坦白情节,依法从轻处罚。王某自愿认罪认罚,依法从宽处理。王某在家属的帮助下退出全部违法所得,酌情从轻处罚。为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不受侵犯,根据王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说法
张 奕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庭法官 一、这起公园诈骗案有何特殊性? 公园等休憩场所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瞄准的特殊场所。本案的被告人和被害人系在公园内认识,已“相识”3年以上的时间,但实际上只是“点头之交”,日常交流也仅限于闲聊。 在这类场所,因为轻松愉悦的氛围,老年人的防备心往往会降低,相关的危险也随之而来。本案的被告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即便从未向吴阿姨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住址等信息,但还是利用每天见面闲聊中建立的信任感,对其实施诈骗。该案的发生,对老年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二、老年人应如何防范类似骗术? 在公园等场合,不法分子向老年人实施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不仅给老年人带来财产损失,还会给老年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此,也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朋友,公园等休闲场所不是犯罪活动的绝缘体,不要降低对陌生人甚至是“熟人”的防备之心。 此外,如果涉及金钱往来,要选择正规交易途径,不要听信所谓的“特殊渠道”,为了更高利率、更低手续费等小利,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法条链接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 来源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高院